適用范圍 1 本說明書適用于PB系列各種結構型式的屏蔽電泵。各種結構型式的適用范圍如表1
表1 各種型式屏蔽電泵的適用范圍 型 號 | 型 式 | 特 征 | 適用溫度 | 防爆等級 | 工作壓力 | PB | 基本型 | 外循環、內循環 | 130℃以下 | ExdⅡBT4GbExdⅡCT4Gb | 正常為1.6、2.5、4Mpa,更高壓力需注明 | PBN | 逆循環型 | 易汽化 | 130℃以下 | PBB | 帶保溫套 | 結晶溫度高 | 100℃以下結晶 | PBG | 高溫水冷型 | 水夾套加蛇形管(或熱交換器) | ≤350℃ |
輸送介質溫度>80℃者電機外殼上均有水夾套 外殼最高表面溫度與防爆型式的關系如表2
表2 最高表面溫度與防爆型式 介質溫度 ℃ | ≤125 | 125≤190 | 190≤290 | 290≤350 | 防爆型式 | dⅡBT1-T4d⒒CT1-T4 | dⅡBT1-T3dⅡCT1-T3 | dⅡBT1-T2dⅡCT1-T2 | dⅡBT1dⅡCT1 |
2 屏蔽電泵型號說明 屏蔽電泵型號的含義如下 
泵結構代碼:無標記為基本型; N—為逆循環型; B—為保溫型;G—為水冷高溫型。
例如: 
有時為了敘述方便,省略入口直徑和電機規格,只標泵的出口直徑和葉輪直徑,如PBG200-500。
3 安全事項 3,1 屏蔽電泵使用時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a. 嚴禁無液運轉; b. 起動前應認真清理管路,確保無銹皮及其它固體異物; c.帶水夾套的泵,在起動前必須按規定流量通入冷卻水;停機時應后停冷卻水; d.起動前必須先排除吸入管路及泵空腔中的氣體,確認排凈后方能開機; e.起動后如發現監測儀表指針指在紅區,應停機查找原因后再運轉; f.泵不宜反向長時間運轉,以免葉輪固定裝置松脫; g.運轉中如發現聲音與振動異常,必須停機查明原因,排除后再開機運轉; h.故障狀態下管路斷流不得超過30s,如管路系統設計時無法保證不斷流,應設置斷流保護裝置。 3,2 防爆要點 3.2.1 概述 屏蔽電泵按GB3836.2-2010 《爆炸性環境 第2部分:由隔爆外殼“d”保護的設備》制成防爆標志為 ExdⅡBT4Gb或ExdⅡCT4Gb的屏蔽電泵;適用于除煤礦外的爆炸性環境,可按其防爆標志分別用于ⅡA、ⅡB及ⅡC類,T1-T4組1區、2區爆炸性環境。 屏蔽電泵具有一個完全密封的外殼,有很高的機械強度和密封性。泵送的液體充滿電機內腔,其定、轉子帶電部件用屏蔽套焊接分別屏蔽起來,其與爆炸性氣體聯通的唯一通道是接線盒;接線盒為隔爆型,其防護等級為IP55. 3.2.2 防爆結構 a 屏蔽電泵的防爆結構見附圖1,接線盒的防爆結構見圖6 
圖1 序號 | 名稱 | 序號 | 名稱 | 序號 | 名稱 | 序號 | 名稱 | 1 | 軸頭螺栓 | 10 | 調整軸套 | 19 | 軸頭螺栓 | 28 | 墊圈 | 2 | 大墊圈 | 11 | 石墨軸承 | 20 | 循環管組件 | 29 | 彈簧墊圈 | 3 | 雙耳止動墊圈 | 12 | 開槽無頭螺釘 | 21 | 密封墊 | 30 | 支架 | 4 | 葉輪 | 13 | 推力盤 | 22 | 放氣閥 | 31 | 底座 | 5 | 泵體 | 14 | 定子 | 23 | RB蓋 | 32 | 密封墊 | 6 | 內六角圓柱螺釘 | 15 | 轉子 | 24 | 六角螺栓 | 33 | 放液孔蓋 | 7 | 六角螺栓 | 16 | 鍵 | 25 | 接地螺栓 | 34 | FB蓋 | 8 | 平墊圈 | 17 | 石墨軸承 | 26 | 螺母 | 35 | 接線盒 | 9 | 鍵 | 18 | 調整軸套 | 27 | 接地牌 | 36 | 銘牌 |
b 結構 防爆要素 部位 | 防爆要素 | 技術要求 | 接線盒座(Q235)/接線盒(HT200)接線盒/接線架(4220)接線盒/接線盒蓋(HT200)接線盒/儀表殼(ZL102)儀表殼/襯套(ZL102)襯套/表座(4013) | 1 配合尺寸及偏差(直徑與長度)2 表面粗糙度 | 1 尺寸與偏差符合圖樣規定2 表面粗糙度Ra≤6.3μm | 接線盒/出線座(HT200) | 防爆螺紋嚙合狀況 | 1 螺紋精度6H/6g2 嚙合不小于5扣,嚙合長度≥8mm | 引線電纜(JHXG)/橡膠密封圈(XH-21) | 密封圈尺寸、硬度及抗老化 | 1 尺寸及偏差符合圖樣規定2 硬度IRHU 45-55,壓縮量≥4mm3 老化試驗合格4 出線口部位溫度不超過70℃ | 帶電件相互間及與外殼間的距離 | 電氣間隙、爬電距離 | 電氣間隙≥8mm爬電距離≥10mm | 防爆標志 | 接線盒蓋及產品銘牌上有永久性防爆標志 | ExdⅡBT4Gb或ExdⅡCT4Gb | 接地 | 接線盒內有內接地,泵底座上有外接地,并配有相應的附件與接地標志 |
4 典型結構
屏蔽電泵是泵與電機做成一體,在同一壓力空腔內,泵與電機之間無密封,所以也稱為無密封泵。電機定子(12)內表面和轉子(13)外表面裝有非磁性不銹鋼板制成的定子屏蔽套(14)和轉子屏蔽套(15),分別與兩端面的不銹鋼板焊接起來,形成兩個密封腔,使定子組件及轉子組件與所輸送的液體隔離開來,像罐子一樣,所以稱為屏蔽泵;瑒虞S承靠輸送液潤滑,定轉子屏蔽套靠輸送液冷卻,所以從泵出口處引一小部份液體做體內循環,完成上述功能,不同的結構型式,液流路線也有所不同。
4.1 基本型PB 基本型結構有兩種,一種為外循環型,一種為軸內循環型。其結構如圖2和圖3,其循環液的流程如下: 外循環型: 軸內循環型: 

圖2 基本型(外循環型)
1 | 底座 | 2 | 支架 | 3 | 泵體 | 4 | 葉輪 | 5 | 過濾器 | 6A | 軸承座 | 6A | 軸承座 | 7A | 滑動軸承 | 7B | 滑動軸承 | 9A | 軸承套 | 9B | 軸承套 | 10A | 推力盤 | 10B | 推力盤 | 12 | 定子 | 13 | 轉子 | 14 | 定子屏蔽套 | 15 | 轉子屏蔽套 | 16 | 軸 | 17 | 循環管 | 19 | 接線盒 | 20 | 排氣閥 | 39A | 螺栓 | 39B | 螺栓 | 39C | 螺栓 | 39D | 螺栓 | 39E | 螺栓 | 40A | 墊圈 | 40B | 墊圈 | 40C | 墊圈 | 41A | 彈簧墊圈 | 41B | 彈簧墊圈 | 41C | 彈簧墊圈 | 42A | 止動墊圈 | 42B | 止動墊圈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
圖3 基本型(軸內循環型)
1 | 底座 | 2 | 支架 | 3 | 泵體 | 4 | 葉輪 | 6A | 軸承座 | 6A | 軸承座 | 7A | 滑動軸承 | 7B | 滑動軸承 | 9A | 軸承套 | 9B | 軸承套 | 10A | 推力盤 | 10B | 推力盤 | 12 | 定子 | 13 | 轉子 | 14 | 定子屏蔽套 | 15 | 轉子屏蔽套 | 16 | 軸 | 19 | 接線盒 | 20 | 排氣閥 | 39A | 螺栓 | 39B | 螺栓 | 39C | 螺栓 | 39D | 螺栓 | 39E | 螺栓 | 40A | 墊圈 | 40B | 墊圈 | 40C | 墊圈 | 41A | 彈簧墊圈 | 41B | 彈簧墊圈 | 41C | 彈簧墊圈 | 42A | 止動墊圈 | 42B | 止動墊圈 |
在基本型中,如輸送介質溫度較高,則在電機外殼上加上水夾套,其循環液的流程與基本型相同。
4.2 逆循環型PBN
逆循環泵結構如圖4,在泵末端引出逆循環管及逆循環法蘭,作連管排液之用,輸送液體溫度較高時,在電機外殼上加水夾套,成為PBNJ。 
圖4 逆循環型(PBN型) 1 | 底座 | 2 | 支架 | 3 | 泵體 | 4 | 葉輪 | 6A | 軸承座 | 6A | 軸承座 | 7A | 滑動軸承 | 7B | 滑動軸承 | 9A | 軸承套 | 9B | 軸承套 | 10A | 推力盤 | 10B | 推力盤 | 12 | 定子 | 13 | 轉子 | 14 | 定子屏蔽套 | 15 | 轉子屏蔽套 | 16 | 軸 | 19 | 接線盒 | 22 | 逆循環法蘭 | 39A | 螺栓 | 39B | 螺栓 | 39C | 螺栓 | 39D | 螺栓 | 39E | 螺栓 | 40A | 墊圈 | 40B | 墊圈 | 40C | 墊圈 | 41A | 彈簧墊圈 | 41B | 彈簧墊圈 | 41C | 彈簧墊圈 | 42A | 止動墊圈 | 42B | 止動墊圈 |
逆循環型適用于輸送易汽化的液體,特別是當汽蝕余量NPSHa較小時,循環液受到來自電機的熱量和軸承磨擦熱的作用,液體溫度升高,會引起汽化;逆循環型中液體循環流程與基本型相反,循環液循環到泵后端后從尾端排出,直通泵吸入罐的氣相區,即便有少量氣體也可迅速排出,不致造成危害。其循環液的流程如下:

4.3 水冷高溫型PBG 水冷高溫型泵結構可制成熱交換器冷卻型和蛇形管冷卻型,蛇形管冷卻型如圖5,這種泵的特點是通過熱屏(30)把泵與電機分成既相通又相對獨立的兩個空腔,電機空腔以副葉輪作動力,通過循環管及纏繞在電機水冷夾套內的蛇形管形成循環,此循環回路中的液體溫度由于蛇形管的冷卻作用而大大降低。 
圖5 水冷高溫型(PBG型)
1 | 底座 | 2 | 支架 | 3 | 泵體 | 4 | 葉輪 | 6B | 軸承座 | 7A | 滑動軸承 | 7B | 滑動軸承 | 9A | 軸承套 | 9B | 軸承套 | 10A | 推力盤 | 10B | 推力盤 | 11 | 水夾套 | 12 | 定子 | 13 | 轉子 | 14 | 定子屏蔽套 | 15 | 轉子屏蔽套 | 16 | 軸 | 17A | 循環管 | 17B | 循環管 | 18 | 蛇形管 | 19 | 接線盒 | 20A | 排氣閥 | 20B | 排氣閥 | 21 | 副葉輪 | 30 | 熱屏 | 39A | 螺栓 | 39B | 螺栓 | 39C | 螺栓 | 39D | 螺栓 | 39E | 螺栓 | 39F | 螺栓 | 40A | 墊圈 | 40B | 墊圈 | 40C | 墊圈 | 41A | 彈簧墊圈 | 41B | 彈簧墊圈 | 41C | 彈簧墊圈 | 41D | 彈簧墊圈 | 42A | 止動墊圈 | 42B | 止動墊圈 |
其循環液的流程如下: 
4.4 接線盒 4.4.1 配套參數 接線盒是電源線的導入和控制元件導出的重要部件,它的結構和引接處理是達到防爆的重要手段,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。 PB系列屏蔽電泵共有M6、M8及M12三種標準接線盒。按電機功率的配置,對于大功率電機,為提供Y/△起動,一臺電泵上出兩個標準接線盒,其配套數據如表3
表3 接線盒的配套數據 接線盒規格 | 適用的電機功率kW | 配用電纜規格mm2 | 橡膠密封圈內徑mm | 備 注 | M6 | 0.75~3.0 | 2.5 | φ13、φ15、φ18 | 3個接線端子 | 3.7~6.3 | 4.0 | 7.5~15 | 6.0 | M8 | 18.5 | 10 | 22~30 | 16 | φ32、φ38、φ44、φ50 | 37~45 | 25 | M12 | 55~75 | 35、50 | 2×M12 | 55~75 | 25 | φ32、φ38、φ44、φ50 | 用于Y/△起動 | 90 | 35 | M4 | 全系列 | 2.5 | φ13 | 用于熱保護線路 |
4.4.2 結構 接線盒的結構如圖6。 
圖6 接線盒
1 | 密封墊 | 12 | 螺栓 | 23 | 密封墊 | 34 | 墊圈 | 2 | 接線頭 | 13 | 墊圈 | 24 | 接頭 | 35 | 墊圈 | 3 | 墊圈 | 14 | 接線板 | 25 | 密封墊 | 36 | 螺栓 | 4 | 彈簧墊圈 | 15 | O形密封墊 | 26 | 密封墊 | 37 | 密封墊 | 5 | 螺母 | 16 | 內六角螺母 | 27 | 監測儀表 | 38 | 墊圈 | 6 | 扁螺母 | 17 | 接線斗 | 28 | 螺釘 | 39 | 接頭 | 7 | 測溫元件指示標牌 | 18 | 內六角螺栓 | 29 | 墊圈 | 40 | 內六角螺母 | 8 | 接線盒蓋 | 19 | 墊圈 | 30 | 墊圈 | 41 | 墊圈 | 9 | 螺栓 | 20 | 卡板 | 31 | 連接線 | 42 | 鎖緊螺母 | 10 | 墊圈 | 21 | 鎖緊螺母 | 32 | 連接頭 | 43 | 卡板 | 11 | 接線盒 | 22 | 墊圈 | 33 | 熱收縮管 | 44 | 接線斗 |
標準接線盒為雙出線口,大出線口用于電源線四心電纜的引入,當電源相序R、S、T與電機接線端子U、V、W對應相連時,為泵的規定轉向;小出線口用于測溫元件的引線。電機接線板上有4介M4接線端子,分別標以1、2、3、4。測溫元件通常為熱敏并關,160℃時動作,因此它只輸出2個訊號,即導通與斷開,據此可以設計保護線路。有時使用上希望隨時觀察電機繞組溫度,則可用Pt100熱敏電阻埋入定子繞組端部。0℃時鉑熱電阻的阻值R0=100±0.12Ω;100℃時阻值R100=1.3850 R0,阻值與溫度近于線性關系,用戶可配上二次儀表,顯示瞬時的溫度。30kW以下只埋一枚熱元件,用1、2兩個端子,30kW及以上埋置3枚熱元件,其連接方式為: 
測量時可分別測一枚,也可測2枚或3枚。 接線板上G1、G2兩端子用于連接軸承監測儀表,產品出廠時已接好,一般使用中不動。 PB系列屏蔽泵具有隔爆型接線盒,即所有電氣元件均裝在隔爆外殼內,組成隔爆外殼的零件有接線盒(11)、接線盒蓋(8)、接線盒座、接線板(14)、接線柱(2)、橡膠密封圈及接頭(24)等。除在結構上構成隔爆外殼,
5 安裝與運轉 5.1 安裝 a.檢查泵的規格和銘牌參數及出廠試驗報告,看是否符合要求; b.檢查并清理管路與附件內的異物; c.把泵放到埋好地腳螺釘的基礎上,但不要擰緊,使泵要以在一定程度內自由滑動;先固定出入口法蘭,后固定地腳螺釘;并用墊圈調整好位置,避免零部件受過大的預應力; d.安裝水夾套的連接管路; e.電氣接線。
5.2 試運轉 5.2.1 過電流繼電器的整定 屏蔽電機的額定電流較相同功率的一般電機約大5~10%,因此在整定過電流繼電器時應注意銘牌上的數據。從對保護電機考慮,建議保護電流整定在如下范圍: 當線路電壓變化不大時,整定為1.1倍電機額定電流;當線路電壓變化較大時,整定為1.25倍額定電流。 如果泵額定工況下電機非滿負荷運行,且實際負載電流比電機額定電流小得多,為避免泵過負荷運行,亦可按實際負載電流整定保護電流。 5.2.2 充液及排氣 按下述程序進行充液及排氣 a.關閉排出側閥門,對于逆循環型還應關閉逆循環管路閥門; b.打開吸入側閥門,使液體進入泵及電機空腔; c.打開排出側閥門和逆向循環管路閥門,排除泵和管路內的氣體,排1~2min后再關閉排出側閥門; d.操縱泵的排氣閥,排出氣體,排氣閥排氣部位應裝軟管回收液體;輸送高溫液或危險液時,應注意安全。 5.2.3 輔助管路 帶水冷夾套的電泵,必須先通冷卻水后通電運轉;冷卻水入口溫度不高于35℃,冷卻水流量應不低于表6的規定;逆循環型電泵的逆循環流量應不低于表4的規定。
表4 冷卻水的流量及逆循環液流量 機座號 | 1# | 2# | 3# | 4# | 5# | 6# | 冷卻水流量(L/min) | 20 | 25 | 30 | 37 | 40 | 65 | 逆循環流量(L/min) | 5~10 | 10~15 | 15~25 | 30~50 | 50~75 | 80~100 |
隔爆型屏蔽電泵,不論輸送何種介質,泵暴露在爆炸性環境中的外表面的溫度,按銘牌上防爆標志不同,應符合表5的規定;如果超出上述規定,應采取涂敷等措施,防止高溫表面與爆炸性介質接觸。
表5 電泵表面最高溫度限值 防爆標志 | dⅡBT1 | dⅡBT2 | dⅡBT3 | dⅡBT4 | 表面最高溫度限值(℃) | 440 | 290 | 195 | 130 |
5.2.4 預熱
高溫屏蔽電泵,不論水冷還是無水冷型,運行前均需預熱。最好用100℃以下低溫液預熱,如無低溫液,亦可間斷小量通入高溫液,以使泵的接液件溫升速率不得過快,一般控制在1K/min,最大不應超過3K/min。整機預熱后,泵在接近輸送液體溫度時再起動。 應注意在低溫液預熱起動時,介質粘度和密度可能較高,電機會出現過負荷現象,此時應操縱入口閥門,減小流量,將電流控制在額定電流以下。
5.2.5 試運轉 試運轉程序如下: a.打開吸入側閥門; b.關閉排出側閥門; c.對逆循環型,打開逆循環管路閥門; d.接通電源; e.稍微打開排出側閥門,觀察排出側的壓力及監視儀表是否正常; f.排出側閥門不動,運轉1~2min后停止數分鐘(輸送液體粘度愈大,停的時間愈長)后,再次排氣,如此重復數次直至氣體排凈。
5.2.6 運轉 試運轉后,如無任何問題,則可轉入正常運行。慢慢打開排出側閥門,使之達到規定流量,如有旁通管路亦應打開,水冷管路及逆向循環管路調到表6規定的流量值,并檢查下列項目: a.電機電流是否在允許范圍; b.排出口壓力表的指示是否在規定值; c.監視儀表指示是否正常; d.振動與噪聲有無異常; 經檢查如發現有問題,應切斷電源,按表11查找原因并排除后轉入正常運轉。
6 維護與檢查 6.1 拆卸按下列程序進行: a.將排出側、吸入側及其它輔助管路的閥門全部關閉; b.打開泵底排液塞或閥門(23),排出泵內液體;此時如確認是安全的,可打開排氣閥,以加速排液; c.排出輔助管路內的液體; d.對水冷型泵還應將水循環管路拆除; e.卸下泵體固定螺栓此時泵腔內沒有排凈的液體可能流出,要注意安全; f.卸下固定機架與底座的螺栓,沿軸移動電機使之與泵體脫開,取下密封墊圈并妥為保存以備再用; g.按圖6所示,測量g尺寸,并作記錄; 
圖7 h.卸下葉輪防松螺栓和墊圈,取下葉輪; i.卸下前軸承座及軸承; j.卸下后軸承座; k.抽出轉子,注意保護屏蔽套; l.把軸承套從軸上拆下,此時應先松開止動墊圈,擰下左旋螺栓,同時取下推力盤。
6.2 檢查 6.2.1 軸承的檢查:經過常期運行之后,軸承可能取不下來,可在軸承座上進行檢查,如未發現問題,就不必取下。主要檢查項目: a.工作面有無光澤,有無損傷; b.軸承內徑和軸承套外徑的磨損量應在表8和圖7規定的范圍內;
7 軸承磨損量的限值(mm) 機座號 | 1# | 2# | 3# | 4# | 5# | 6# | ΦA-φB | 0.4 | 0.4 | 0.5 | 0.5 | 0.5 | 0.6 | L | 45 | 50 | 60 | 70 | 80 | 100 |

圖8 c.推力面及放射狀溝槽磨損程度。 如上述任一項不符要求,應取下更換,否則可繼續使用。
6.2.2 軸承套及推力盤非作歹的檢查:
a.有無腐蝕; b.工作面有無光澤,有無損傷; c.磨損程度。 根據損傷程度,確定是否要更換。 6.2.3 檢查循環管路有無異物堵塞。 檢查各個零部件是否損傷。
6.3 組裝 把零部件洗凈揩干后,按拆卸逆順序進行組裝,并特別注意下列事項: a.前后石墨軸承結構不同,內徑有直槽者為前軸承,端面有V形槽端為磨擦面; b.與石墨軸承配套的推力盤,只有一面堆焊硬質合金,不要裝反; c. 石墨軸承與SiC軸承只能成套互換(即軸承、軸承套及推力盤三件為一套); d.轉子組裝后軸向竄動量應符合表9的規定;
7 轉子軸向竄量(mm) 機 座 號 | 非推力平衡型 | 推力平衡型 | 1# | 0.7~2.1 | 1.5~2.1 | 2# | 0.7~2.1 | 1.5~2.1 | 3# | 0.9~2.5 | 1.9~2.5 | 4# | 1.1~2.9 | 1.9~2.9 | 5# | 1.2~3.0 | 2.1~3.0 | 6# | 1.4~3.4 | 2.5~3.4 |
e.葉輪軸向間隙的調整。 如圖6所示,按不同結構型式泵,調整g尺寸,使之符合表8的規定
8 g尺寸的調整值(mm) 機座號 | 葉輪規格 | g±0.1 | 非推力平衡型 | 背葉型 | 推力平衡型 | 1# | 160 | 4.0 | 1.0(Min) | 0.5(Min) | 200 | 4.0 | 250 | 4.2 | 2# | 160 | 4.0 | 200 | 4.2 | 250 | 4.7 | 315 | 5.0 | 3# | 160 | 4.2 | 200 | 4.5 | 250 | 5.0 | 315 | 6.0 | 4# | 160 | 4.4 | 200 | 4.6 | 250 | 5.0 | 315 | 6.0 | 5# | 160 | 4.4 | 1.0(Min) | 0.5(Min) | 200 | 4.6 | 250 | 5.0 | 315 | 6.0 | 6# | 200 | 4.8 | 250 | 5.4 | 315 | 6.4 |
f.上緊葉輪固定螺栓,用止動墊圈鎖緊; g.密封墊圈類零件及其結合面,在確認無有害傷痕和污物后方可裝配,對管接頭和塞子類零件,需用新的密封帶重新纏緊后組裝。
6.4 故障及其排除 按表9進行檢查與排除 屏蔽電泵的故障及其排除 現象 原因 | 電動機 | 泵 | 振動與噪聲 | 排除方法 | 不能起動 | 電流過大 | 過熱 | 絕緣電阻低 | 監視儀表指在紅區 | 軸承磨損快 | 軸承卡住 | 不上液 | 流量不足 | 揚程達不到規定 | 性能降低 | 產生汽蝕 | 流量不穩定 | 振動大 | 振動逐漸增大 | 噪聲大 | 噪聲逐漸增大 | 電動機 | 線圈干燥不良 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通低電壓電流進行干燥 | 電機空腔進水 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卸下接線盒排出積水,更換密封墊防止進水 | 電機規格不符 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 更換適應規格電機 | 泵 | 腐蝕 |
|
|
|
|
|
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 √ |
|
| 經與制造廠協商后更換材質 | 磨損 |
| √ |
|
| √ | √ 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 √ |
|
| 修復或更換磨損件,也可更換材質 | 軸承負荷過大 |
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 通告制造廠酌情處理 | 軸彎曲 |
|
|
|
| √ |
|
|
|
|
| √ |
|
| √ | √ |
|
| 校直或返制造廠修復 | 旋轉件平衡度不好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 校動平衡或反制造廠解決 | 外物堵塞 | √ |
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|
| √ | √ |
|
| 清除異物并采取預防措施 | 泵規格不適 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 更換適應規格 | 運行條件 | 吸入口阻力太大 |
|
|
|
|
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檢查并清理管路及過濾網 | NPSHa不足 |
|
|
|
|
| √ |
|
| √ | √ |
| √ |
| √ |
| √ |
| 檢查吸入側液面高度及吸入阻力采取相應措施 | 排出口阻力太大 |
|
|
|
|
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
| √ |
|
|
|
| 檢查并清理管路 | 排出口阻力太小 |
| √ |
|
|
|
|
|
|
| √ |
| √ |
|
|
|
|
| 檢查管路設計 | 外物堵塞 |
|
|
|
|
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
|
| 清除異物并采取預防措施 | 液體含雜物 |
|
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 采取措施防止雜質混入介質,如難以解決應選用泥漿泵 | 液體比重太大 |
| √ |
|
|
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 請與制造廠協商解決 | 液體粘度太高 |
| √ |
|
|
|
| √ |
| √ | √ |
| √ |
|
|
|
|
| 請與制造廠協商解決 | 系統排氣不充分 |
|
|
|
|
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
|
| √ | √ | 重新按程序排氣 | 吸入口進氣 |
|
|
|
|
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|
|
| √ | √ | 檢查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| 冷卻液斷流或不足 |
|
| √ 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 檢查管路是否堵塞,必要時加大供水壓力 | 配管不良 |
|
|
|
|
|
|
| √ | √ | √ |
| √ | √ | √ |
| √ |
| 改變配管 | 缺相 | √ |
|
|
| √ 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 檢查接線,保證三相供電 | 反相 |
|
|
|
| √ |
|
|
| √ | √ |
|
|
|
|
|
|
| 調換三相中任二接頭位置 | 未接通電源 | √ |
|
|
|
|
|
| √ |
|
|
|
|
|
|
|
|
| 檢查線路及供電設備 |
|